Quantcast
Channel: readmoo – Vista 3.0 –維斯塔觀點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

【維斯塔愛看書】《臺大學生的生活筆記:靈修六原則》:做更好的自己,宛若新生

$
0
0

中國電子商務教父馬雲曾說過:「把時間花在進步上,而不是抱怨上,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。」基於這個理由,去年秋天我又重返校園進修,每個週末都到學校讀書。

回顧這一年當老學生的經驗,箇中自然有很多的酸甜苦辣,雖然少不了熬夜準備功課、做報告,但重新做學生也有不少的樂趣。特別是在校園裡看到許多年輕的臉龐,總會讓人覺得這個社會還有無窮的希望。

最近有機會閱讀《臺大學生的生活筆記:靈修六原則》這本書,想來也是巧妙的因緣。一開始剛看到書名,心裡不免覺得有點兒沈重,雖然不至於難以理解所謂的靈修生活,但畢竟會有一些距離。

不過,很快看完這本書,讓我對此大大的改觀。原來,這本由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孫效智和多位臺大學生所合著的書,主要的旨趣並非在講解宗教或靈修的殊勝,而是透過許多短篇故事的集結,傳達這群臺大學生對於人生哲理的大小事的體悟。

簡單來說,孫效智主任所提到的「靈修六原則」,主要包括:

一、在每個人身上看見神、看見佛、看見人。
二、第一個去愛、第一個去給。
三、給人信心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。
四、緩於發怒、敏於寬恕、勇於道歉。
五、擇善固執、不便隨緣。
六、誠意正心、戒慎恐懼。

本書不只是講解靈修的重要性,更透過一個個真實故事的詮釋,提醒讀者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反省與實踐這六個修養原則,就可以知行合一,藉此建立人生的信念。好比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,我們可以先在心中默念「靈修六原則」,同時思考這些原則的真正寓意,然後一點一滴的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

書中所收錄的這些生活故事,篇幅普遍都很簡短,大部分也都只是在平凡生活中發生的小事,但是這種清新的小品文讀起來卻格外的輕快,也讓人格外地能夠感同身受。因為我相信,這些從真實生活中所取材的故事,會帶給讀者朋友們偌大的影響和感動。

好比書中有提到一個讓座的故事,某位臺大學生在搭公車的途中,看見一位年輕人讓位給老年人之後,還刻意走到較遠的地方去,只是為了讓老伯伯可以比較安心自在的坐著,不會有心理負擔。這或許真的只是一個不足為道的小動作,卻可以從中看見人性的光輝。

這個年輕人的舉動雖然很簡單,但是卻展露了他貼心的一面:讓座這個行為本身很棒,但如果還可以周到的為人設想,那無疑是更貼心的舉措。最近公車、捷運上都可以看到許多博愛座,但是否讓座的爭議好像又開始引起廣泛的討論。

我覺得讓座的用意毫無疑問自然是良善的,不過也得依時間、場地或人事不同的狀況來決定,才能讓「博愛座」的設計,既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益,又不辜負大家的愛心。

打開《臺大學生的生活筆記:靈修六原則》,可以看到許多精采的小故事。像是「當第一個伸出手的人」這篇文章,也讓我很激賞!這位臺大社會系的同學提到,以前只是害怕尷尬,所以不敢勇於跟朋友去打招呼,都必須等到對方主動之後才回應,但後來自己想開了,就決定做一個可以第一時間伸出手幫忙的人。

以「第一個去愛、第一個去給」為處世原則,李同學開始熱於助人,主動伸出援手。後來,他自己也發現能夠幫助他人,真的是令人開心的事情。就好像在課堂上,曾幫助外籍老師設定電腦的中文介面,這雖然只是小事一樁,但卻真的能夠協助人,也縮短設定的時間!

整體而言,書中所介紹的「靈修六原則」,以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生命是有意義的,更肯定人生最後不是歸於虛無,而是一步一腳印,朝圓滿與至善的美好境界前進。

我們每個人,都可以做更好的自己。回歸心靈純淨的本質,宛若新生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

Trending Articles